甲基丙烯酸
浏览: 0
导读:甲基丙烯酸 : 又称2-甲基丙烯酸。1865年E.Frank等首先制得。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低于14℃时,成为棱柱状结晶。相对分子质量86.09。相对密度1.0153。熔点16℃。沸点163℃、81℃(4.000×103Pa)、60℃(1.600×103Pa)。折射率1.4314。闪点76℃。粘度1.79mPa·s。蒸气压(×103Pa):52.995(142℃)、26.998(124℃)、13.299(107℃)
甲基丙烯酸 :
又称 2-甲基丙烯酸。1865年 E.Frank等首先制得。常温 下为无色透明液体,低于 14℃时,成为棱柱状结晶。 相对分子质量86.09。相对密 度1.0153。熔点16℃。沸点163℃、81℃(4.000× 103Pa)、60℃(1.600×103Pa)。折射率1.4314。 闪点76℃。粘度1.79mPa·s。蒸气压(×103Pa): 52.995(142℃)、26.998(124℃)、13.299(107℃)、 7.999(95℃)、5.333(86℃)、2.700(73℃)0.667 (49℃)、0.130(26℃)。溶于水(25℃时1.5),与乙 醇、乙醚混溶。本品含有双键及羧基,双键具有 一般双键的共性,如加成、聚合、与亲核试剂的 取代反应等;羧基能酯化、缩合等。本品水溶液 有强烈的臭气、腐蚀性及刺激性,刺激皮肤及粘 膜,小鼠腹腔注射LD5049mg/kg。工作场所最高 允许浓度70mg/m3。
用途:有机玻璃的中间体;主要用于制备甲 基丙烯酸酯类,这些酯可用于生产塑料、农用薄 膜、涂料、纺织助剂(抗静电、增加色牢度、提高 手感)、制革加工助剂(皮革浸渍剂、脱脂剂、上 光剂及着色剂)、粘接剂、絮凝剂、医用材料(牙 托)等的原料。
制法:①丙酮氰醇法: 这是一种传统方法。 以丙酮为原料,在碱存在下与氢氰酸反应,生成 丙酮氰醇,再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甲基丙烯酰胺 硫酸盐,盐最后水解,可制得[1]。
②以异丁烯为原料,分两步氧化,第一步 反应温度为300~400℃,生成甲基丙烯醛,再在 270~300℃下氧化,可制得[1]。第一步氧是在 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下及少量叔丁醇的存在 下进行的,第二步是在钼系杂多酸催化作用下 进行的。
③以异丁醛为原料,在35℃下进行氧化, 生成异丁酸,在136~150℃下氯化,生成2-氯 异丁酸,再在二氧化碳氛围下,于340~350℃, 在氯化镁催化作用下,脱氯化氢,可制得[1]。本 法氯化时,易生成异构化,即α,β-位均可被氯 化,应控制氯化时的选择性。
④ 以甲醛和丙酸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 缩合反应,可制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