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
导读:抗心律失常药 : 抑制心肌兴奋性和兴奋传导,使心搏数和节律正常的药物,称为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有室上性期外收缩、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纤颤、心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房传导阻滞等。治疗各种心律失常,药物是最重要的,但电除纤颤法和人工起搏器等电疗法也在应用。在此,只介绍药
抗心律失常药 : 抑
制心肌兴奋性和兴奋传导,使心搏数和节律
正常的药物,称为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有室上性期外收缩、心房纤颤、
心房扑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
室纤颤、心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和
窦房传导阻滞等。
治疗各种心律失常,药物是最重要的,但
电除纤颤法和人工起搏器等电疗法也在应
用。在此,只介绍药物。
这里介绍的抗心律失常药有奎尼丁、普
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应用已久的所谓细胞
膜稳定剂以及β-阻滞药;此外还可用动作电
位延长剂(如溴苄铵、胺碘达隆等尚在研究)
和钙拮抗剂(如戊脉安、硫氮䓬酮、硝苯吡啶,
请参见别的词目)。
(1) 奎尼丁
奎尼丁是与抗疟药奎宁一起存在于金鸡
纳树皮中的生物碱,是最先开发出来的抗心
律失常药。
其作用机理在于通过对心肌直接作用,
降低心肌的兴奋性,以及通过延长不应期和
降低心肌的自律性,减弱异位节律的发生。奎
尼丁为内服药,因副作用大,原则上住院
给药。
(2) 普鲁卡因胺
普鲁卡因胺是将普鲁卡因的酯键换成酰
胺键的化合物,它不易被酯酶水解,作用时
间长,同时中枢作用较弱,适用于室上性和
心室性期外收缩及心动过速。
(3) 其他
此外,还有利多卡因、阿马林(缓脉灵)
和吡二丙胺(双异丙吡胺)。利多卡因是作为
局部麻醉药开发的,但后来发现有抗心律失
常作用,经过重新评价,追加了抗心律失常
这一适应症。
吡二丙胺是新近开发的药物,具有与奎
尼丁近似的电生理学作用,但还有局部麻醉
作用和较弱的抗胆碱作用。副作用比奎尼丁
小,故易于使用。
(4)β-阻滞药
β-受体分为与加快心率、增加心肌收缩
力等心脏兴奋作用和促进脂肪酸释放作用有
关的β1受体,以及与支气管扩张、血管扩张
等平滑肌松弛作用有关的β2受体。
具有阻滞β受体作用的药物,称为β-阻
滞药。
最初的β-阻滞药普萘洛尔(心得安、萘
心安),1965年由英国ICI研究所开发。
β-阻滞药的药理作用,根据其对β1或β2
受体的阻滞作用有无选择性,以及作用的强
弱、膜稳定化作用和拟交感神经作用等的不
同,而各有特点。
在临床上,虽然不同的药物有各自不同
的适应症,但一般都可用于心律失常和心
绞痛。
常见的β-阻滞药有:盐酸普萘洛尔、盐
酸烯丙洛尔(盐酸烯丙心安、心得舒)、盐酸
布非洛尔(盐酸丁呋心宁)、马来酸噻吗洛尔
(马来酸噻吗心安)等。
此外,吲哚洛尔和普萘洛尔可用于高血
压,作为降压药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噻吗洛
尔现在是治疗青光眼的独特药物(制成眼药
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