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抗坏血酸
浏览: 0
导读:异抗坏血酸 : 又称阿糖型抗坏血酸、异维生素C。本品为L-抗坏血酸的异构体之一。从水中或二烷中析出者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嗅。有酸味。相对分子质量176.12。熔点174℃(分解)。比旋光度-17°(c=1.8,0.01mol/l HCl,6.5℃)、-16.6°(水)。溶于水、乙醇、丙酮溶解度:水55(25℃),乙醇5(25℃),微溶于甘油
异抗坏血酸 :
又称阿 糖型抗坏血酸、异维生素C。 本品为L-抗坏血酸的异构 体之一。从水中或二烷中 析出者为白色或微黄色结 晶,或结晶性粉末。无嗅。有酸 味。相对分子质量176.12。熔 点174℃(分解)。比旋光 度-17°(c=1.8,0.01mol/l HCl,6.5℃)、-16.6°(水)。溶 于水、乙醇、丙酮溶解度:水55(25℃),乙醇 5(25℃),微溶于甘油。1%的水溶液pH=7。化学 性质与抗坏血酸十分近似,具有很强的还原能 力;其生理活性(抗坏血作用)约为维生素C的 1/20,与维生素一样有降压、利尿、利胆、解毒、 色素排泄的作用。大鼠经口LD509400mg/kg。
用途: 曾用作食品防氧化剂,用于鱼、肉、 蔬菜、果汁等防止褐变,但1973年联合国卫生组 织提出本品在人体内与抗坏血酸竞争,影响了 抗坏血酸的吸收消化,而不能发挥抗坏血酸的 作用,因此,不再允许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但 是作为医药,仍然用作利尿、解毒、降血压剂;此 外,利用其强还原性,仍然用作脱氧剂及摄影 药剂。
制法: 在葡萄糖中加入营养源作为培养 基,然后将假单孢荧光素接种其中,进行发酵, 制得2-酮葡萄糖酸,再使2-酮葡萄糖酸与葡 萄糖酸钠反应,进行内酯化,再用阳离子交换树 脂,脱除钠,可制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