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烷基双膦酰化合物
    亚烷基双膦酰化合物

    亚烷基双膦酰化合物 : 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含磷螯合萃取剂。通式为:式中R代表烷基、烷氧基;R′代表烷基、烷氧基或羟基;n为≥1的整数(n=1为亚甲基,n=2为1,2-亚乙基…)。由于结构中有两个磷酰基存在,因此不仅具有较单膦酰类萃取剂更好的性能,同时与焦磷酸酯相比,由于两个磷原子之间的桥氧原子被—(CH2)n—基所取代,既使该化合

    0
  • 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法
    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法

    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法 : 氧化还原滴定法之一。用标准亚砷酸钠(Na3AsO3)-亚硝酸钠(NaNO2)溶液作为滴定剂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普通钢和低合金钢中锰的测定。试样用酸溶解,锰转化为Mn2+,在酸性介质中以硝酸银(AgNO3)为催化剂,利用过硫酸铵[(NH4)2S2O8]将Mn2+氧化为MnO4-,然后用上述标准溶液滴定之,使MnO4-再次还原为Mn2+,到达滴

    0
  • 亚磷酸三乙酯
    亚磷酸三乙酯

    亚磷酸三乙酯 : 化学式(C2H5O)3P。分子量166.16。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有毒!有特殊气味。沸点155.5~157℃、49℃(1,599.86帕)。折光率1.4130。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丙酮、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在水中慢慢水解成亚磷酸二乙酯,在酸性水溶液中加速水解。可由乙醇与三氯化磷在N,N-二甲苯胺或氨存在下反应制得:有机合成中间体。用

    0
  • 亚硝酸高钴钾
    亚硝酸高钴钾

    亚硝酸高钴钾 : 又称“费歇尔黄”。化学式K3[Co(NO2)6]· H2O。 分子量479.28。 黄色四方晶体。不溶于甲醇、乙醇,难溶于水、稀醋酸。加热至200℃或在无机酸中分解。由亚硝酸钾加入高钴盐溶液而得。用作油画和水彩画颜料、玻璃和瓷器的着色剂及用于钴的测定等。

    0
  • 亚硝酸高钴钠
    亚硝酸高钴钠

    亚硝酸高钴钠 : 化学式Na3[Co(NO2)6]。分子量403.94。黄棕色结晶粉末。不溶于稀醋酸,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水。水溶液久置则逐渐分解,若加数滴醋酸可保持约三个月不变。在无机酸中分解,不与醋酸或类似的有机酸作用。先将空气通入含有硝酸钴、亚硝酸钠和醋酸的溶液后,再加入乙醇而得。用于鉴定钾。

    0
  • 亚硝酸异戊酯
    亚硝酸异戊酯

    亚硝酸异戊酯 : 化学式(CH3)2CHCH2CH2ONO。分子量117.15。澄清的黄色可燃液体。有刺鼻气味,略有水果香味。极易挥发。比重0.875(25/25℃)。沸点97~99℃。折光率1.3871(21℃)。微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互溶。见光及暴露于空气中易分解,并与空气或氧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应贮存在密闭且坚固的容器内,避光,避热。由异戊醇与

    0
  • 亚化学计量法
    亚化学计量法

    亚化学计量法 : 指被分析物质与某试剂反应时,加入的试剂量少于化学计量时的一种测定元素的方法。通常对金属离子进行分离时,加入反应的试剂量大大超过化学计算量。如果加入反应的试剂量少于化学计算量(一般为化学计量的5~7%),则被分离元素相对过量,但所加入的试剂则可完全反应。此时如果在标准样品溶液和被测样品溶液中严格

    0
  • 亚硫酸氢钠
    亚硫酸氢钠

    亚硫酸氢钠 : 化学式NaHSO3。分子量104.06。白色结晶粉末。有二氧化硫气味。空气中不稳定,能失去部分二氧化硫并逐渐氧化成硫酸钠。比重1.48。加热则分解。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具有还原性。由碳酸钠溶液通二氧化硫气体达到饱和,溶液经结晶而得。用作还原剂、漂白剂、防腐剂及化学试剂。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皮革、染料、药物

    0
  • 亚磺化反应
    亚磺化反应

    亚磺化反应 :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亚磺(酰)基以制备亚磺酸的反应。主要有下列几种:(1) 烃类直接亚磺化法:脂肪烃和SO2在紫外线照射下反应:R—H+SO2→R—SO2H芳香烃和SO2在AlCl3-HCl存在下反应:(2)脂肪族或芳香族磺酰氯的还原法:以Zn-H2O、Na2S、NaHSO3等作为还原剂。例如:(3) 芳香族重氮盐和SO2/Cu的反应:

    0
  • 亚硫酸亚铜
    亚硫酸亚铜

    亚硫酸亚铜 : 化学式Cu2SO3·H2O。分子量225.16。白色结晶粉末。比重3.83(15℃)。不溶于乙醇、乙醚,难溶于水,溶于盐酸、醋酸、氨水、碱溶液。在潮湿空气中逐渐氧化成硫酸盐。由醋酸铜的醋酸溶液通入二氧化硫而得。用作杀菌剂、聚合反应催化剂等。

    0
  • 亚硝基硫酸
    亚硝基硫酸

    亚硝基硫酸 : 化学式NOHSO4。分子量127.07。白色晶体。工业品为草黄色澄清的油状液体,约含40%亚硝基硫酸及54%硫酸。熔点73.5℃(分解)。溶于浓硫酸,水中分解。在潮湿空气中分解,形成硫酸和硝酸,500℃以上则放出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铅室法制硫酸的中间体。亦可由三氧化硫与氧化氮、水相作用而制得。用来制染料和中间体。

    0
  • 亚硝基钴钠
    亚硝基钴钠

    亚硝基钴钠 : 化学式Na3[Co(NO2)6]·1/2 H2O。分子量412.94。黄色或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其水溶液不稳定,易分解。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能与钾离子形成亮黄色的K2Na[Co(NO2)6]沉淀,用作微量钾离子的鉴定试剂,其检出限量为0.5微克。

    0
  • 亚铁氰化铁
    亚铁氰化铁

    亚铁氰化铁 : 俗称“普鲁士蓝”、“柏林蓝”,工业上亦称“铁蓝”或“华蓝”。化学式Fe4[Fe(CN)6]3。分子量859.25。深蓝色晶体。比重1.18。受热时分解。溶于盐酸、浓硫酸和草酸溶液,不溶于水、稀酸、乙醇、乙醚和大多数的有机溶剂。对碱或在还原性介质中不稳定。先由亚铁氰化钾或钠与三价铁盐反应制得水合物,再经250℃脱水而

    0
  • 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钾 : 亦称“黄血盐”。化学式K4[Fe(CN)6]·3H2O。分子量422.39。浅黄色单斜晶体。曝露在空气中风化。比重1.85(17℃)。加热至70℃失去全部结晶水,形成白色粉末。进一步强热则分解放出氮气,并生成氰化钾和碳化铁(FeC2)。溶于水和丙酮,不溶于乙醇和乙醚。与稀硫酸共热时发生氰化氢。与铁盐溶液生成普鲁士蓝沉淀。由含

    0
  • 亚铁氰化钠
    亚铁氰化钠

    亚铁氰化钠 : 亦称“黄血盐钠”。化学式Na4[Fe(CN)6]·10H2O。分子量484.07。浅黄色单斜晶体。在干燥空气中风化。比重1.458。加热大于50℃时开始脱水,81.5℃时生成无水物,435℃时分解放出氮气。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由含氮废物、铁屑与碳酸钠共热后用水浸取或由亚铁盐溶液加入适量氰化钠后浓缩而得。用于制造蓝色颜料、蓝色

    0
  • 亚砜萃取剂
    亚砜萃取剂

    亚砜萃取剂 : 一种含硫的中性萃取剂。 通式,其中R为烷基,若两个R基相同,称为“对称性亚砜”,若两个R基不同,则称为“非对称性亚砜”。前者常温下大多为固体,对酸和氧化剂较稳定,碳链大于5的亚砜水溶性小,可溶于惰性溶剂,但溶解度较小;后者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可显著增大。由硫化物氧化而得。亚砜对金属离子的萃取机理与中性磷

    0
  • 亚磷酸盐
    亚磷酸盐

    亚磷酸盐 : 含亚磷酸根(PHO32-)的盐类。其中磷原子的氧化态为+3。化学式M2ⅠPHO3、MⅡPHO3及MⅠHP HO3、MⅡ(HPHO3)2(MⅠ、MⅡ分别代表一价、二价正离子)。亚磷酸根为三个氧、一个氢与磷直接结合的四面体结构。具强还原性,可将二氧化硫还原成硫黄。一般盐类易溶于水;碱土金属正盐微溶于水,但其酸式盐则水中可溶。水溶性盐可

    0
  • 亚溴酸钠
    亚溴酸钠

    亚溴酸钠 : 化学式NaBrO2。分子量134.89。其水溶液为柠檬黄色的液体,含亚溴酸钠可达170克/升以上,溶液呈强碱性。酸性条件下分解放出氧,碱性条件或低温下则稳定。常温时其浓度随时间的增长而降低。与有机物接触亦发生分解。由零度以下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溴素,生成次溴酸钠溶液,再经歧化反应即得亚溴酸钠溶液。主要用于纺织

    0
  • 亚氯酸银
    亚氯酸银

    亚氯酸银 : 化学式AgClO2。分子量175.32。黄色晶体。加热至105℃或受撞击时发生爆炸。难溶于水,在热水中分解。有氧化性。由硝酸银溶液与亚氯酸作用而得。

    0
  • 亚氯酸钠
    亚氯酸钠

    亚氯酸钠 : 化学式NaClO2。分子量90.44。白色晶体或结晶粉末。稍有吸湿性。加热到180~200℃则分解。溶于水。碱性溶液对光稳定,酸性溶液光照则猛烈分解,放出二氧化氯(ClO2)。为强氧化剂,与有机物接触会引起爆炸。可由无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氧化二氧化氯而得。用于纸浆、各种纤维、糖、面粉、蜡、油脂等的漂

    0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