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乙氧基-1,2-二氢-2,2,4-三甲基喹啉
    6-乙氧基-1,2-二氢-2,2,4-三甲基喹啉

    6-乙氧基-1,2-二氢-2,2,4-三甲基喹啉 : 又名防老剂AW 暗褐色粘稠液体。相对密度大于1.02。溶于苯、乙醇、丙酮、乙醚、汽油,不溶于水。由对一乙氧基苯胺与丙酮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而得。为酮一胺类防老剂用于天然橡胶和二烯类合成橡胶,对丁苯橡胶的效果特别好。

    0
  • 2-乙氧基乙醇醋酸酯
    2-乙氧基乙醇醋酸酯

    2-乙氧基乙醇醋酸酯 : 无色液体,有毒,皮肤接触会吸收,引起中毒。相对密度0.9743 (20/20℃) ,熔点-61.7℃,沸点156.4℃,折光率1.4058 (20℃) 。可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由环氧乙烷与乙醇作用制得β-羟基乙醚,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乙酸经酯化反应而制得。主要用作油漆、涂料和油墨的溶剂。同时可用作水性涂料。

    1
  • 乙种北美黄连碱
    乙种北美黄连碱

    乙种北美黄连碱 : 白色晶体。熔点116—117℃。溶于乙醇、乙醚,稍溶于水。可与羟胺成肟。由北美黄连根浸出结晶而得。曾用作止血药。

    0
  • 乙炔雄烯二醇
    乙炔雄烯二醇

    乙炔雄烯二醇 : 无色针状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266—273℃。溶于乙醇、氯仿、甲苯及乙酸乙酯中。可由去氢表雄酮与乙炔反应而得。为制造安体舒通等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

    0
  • 乙炔锂
    乙炔锂

    乙炔锂 : HC≡CLi 固体,不稳定,可歧化为碳化锂和乙炔。溶于沸腾的液氨。对撞击不敏感。把锂溶于回流的液氨中,再向其中鼓入乙炔便可得乙炔锂氨溶液。可引起碱性烧伤,与湿空气接触形成乙炔。在维生素A和安神药 (Placidyl)生产中用作乙炔化剂; 在实验室还可用于其它酮类的乙炔化。

    0
  • 乙炔黑
    乙炔黑

    乙炔黑 : 用乙炔制成的炭黑。用爆炸法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使乙炔燃烧而制得,也可用电弧法生产。具有电绝缘性良好和电阻性极低的特点。广泛用于电池工业,在橡胶工业中用于防静电制品。

    1
  • 乙炔亚铜
    乙炔亚铜

    乙炔亚铜 : Cu—C≡C—Cu深红色无定形粉末。微溶于水,能溶于酸和氰化钾溶液。着火点260—270℃,在干燥空气中受热极易爆炸。向氯化亚铜溶液中通入乙炔气,滤取沉淀,用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后即得。

    5
  • 乙炔化钙
    乙炔化钙

    乙炔化钙 : 又名碳化钙、俗名电石 灰色不规则块状,纯品为斜方晶体。相对密度2.22,熔点约2300℃。遇水分解放出乙炔,残渣为石灰。不溶于有机溶剂。可在电炉中2000℃使氧化钙与焦炭反应制造。主要用途是产生乙炔而用于氧炔焰焊接、照明及合成许多重要化工产品 (如氯丁橡胶单体等) 。每公斤乙炔化钙可产生约300升乙炔。

    2
  • 乙炔化银
    乙炔化银

    乙炔化银 : Ag—C≡C—Ag 白色无定形粉末。极易爆炸,在干燥状态尤为危险。难溶于冷水和碱水溶液,易水解,微溶于乙醇,能溶于氰化钾溶液并产生乙炔,在盐酸中分解为乙炔和氯化银。与硝酸银形成的配合物(Ag2C2·6AgNO3)为白色结晶,熔点308℃ (分解) 。向含有过量氨水的硝酸银溶液中通入乙炔,滤取白色沉淀,水洗,再用乙醇、乙醚洗

    0
  • 乙炔亚金
    乙炔亚金

    乙炔亚金 : Au—C≡C—Au 黄色粉末,急热至83℃发生爆炸。不溶于水,在沸水中分解但不产生乙炔;在盐酸中则产生乙炔。向双硫代硫酸根合亚金酸钠的浓氨溶液中缓慢通入乙炔气直至析出黄色絮状沉淀即得。

    0
  • 动力学控制反应
    动力学控制反应

    动力学控制反应 : 亦称“反应速度控制反应”。指存在着不同进程的反应时,速度快而体系没有受稳定能支配的反应。即在反应体系中,如果存在着速度不同的竞争性反应,伴随着出现几种产物,在没有达到平衡以前,产物的产率受反应速度支配。如某一反应体系存在A→B和A→C两个互相竞争的反应,A→B的活化能比A→C的小,反应速度快,在逆

    0
  • 动态表面张力
    动态表面张力

    动态表面张力 : 在溶液表面产生的瞬间,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例如*表面活性剂分子)来不及从体相内扩散到该表面建立吸附平衡时的表面张力。纯液体的*表面张力与表面存在的时间无关,而溶液的表面张力却与之有关。这对研究处于运动状态的相界面上的传质过程和润湿过程具有较大的意义。参见“溶液表面吸附”。

    0
  • 动力稳定性
    动力稳定性

    动力稳定性 : 指粒子始终保持分散状态而不向下沉降的稳定性。它是粒子的扩散作用与重力作用相互抗衡的结果,而粒子大小是分散系统的动力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因分散度不同所表现的动力稳定性,通常用粒子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高度来表示。

    1
  • 动力学链长
    动力学链长

    动力学链长 : 单体进行加聚反应时,一个起始的引发游离基聚合了若干个单体后而失去活性的量。以v表示,即:例如,消耗掉的单体为4,000个,发生且消失掉的游离基为4个,则其动力学链长v=4,000÷4=1,000,即1个引发游离基,在连续1,000次的连锁反应后发生终止反应。

    2
  • 动电现象
    动电现象

    动电现象 : 电泳、电渗、流动电位与沉降电位等四种动电现象的总称。当电场沿切线方向作用于带电表面时,双电层的两部分分别受到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如果胶粒相对于静止液体运动,称为“电泳”,而当带电表面固定,分散介质(液体)可以移动时即为“电渗”。反之,带电表面与扩散层作相对运动时也会产生电场。如果胶粒相对于静止液体

    1
  • 动电位
    动电位

    动电位 : 亦称“ζ-电位”。胶体系统的一种电性质。在外加电场下胶粒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定向的相对运动,因为胶粒表面牢固地吸附着一层极薄的液膜,所以这种相对运动发生在液膜与分散介质之间,一般在液膜上吸附着离子,而在分散介质中则有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以在相对运动的两者间就存在着电位差,称为“动电位”。其值可用电

    0
  • 动力波
    动力波

    动力波 : 指极谱分析中,电极过程完全受化学反应速度控制时所得的极谱波。其电流称为“动力电流”。根据电极反应和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 (1)化学反应超前于电极反应,称“前行动力波”;(2)化学反应滞后于电极反应,称“随后动力波”;(3)化学反应和电极反应平行进行,称“平行催化波”,所得电流称为*催化电流。第三

    3
  • 扩散电位
    扩散电位

    扩散电位 : 在组分与浓度都不同的两种溶液界面上,因离子淌度不同而产生的电位差。在稳定扩散的条件下其值可长时间保持不变,但由于扩散的不可逆性,此电位并非可逆电位。象扩散过程本身一样,扩散电位与平衡状态的偏离很小,因此仍可用热力学方法求得,上式表明,εd的大小与两种溶液(Ⅰ与Ⅱ)的各种离子活度(ai)、离子电荷(Zi)及

    0
  • 扩散电流
    扩散电流

    扩散电流 : 指极谱分析中,在大量*支持电解质存在情况下,电极过程完全受去极剂(可还原或氧化的物质)向电极表面的扩散速度所控制的极谱电流。常用id表示。根据捷克科学家尤考维奇(Ilkovic)推导,在滴汞电极上其值为:id=607nD1/2m2/3t1/6c。式中n为反应中得失电子数; D为去极剂扩散系数(单位为厘米2/秒); m为汞通过毛细管的流

    1
  • 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 : 衡量扩散能力的数值。也即表示在单位浓度梯度下扩散过单位截面的物质量。以D表示。量纲为(长度)2(时间)-1。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扩散系数约为10-4(米2)(秒)-1数量级(或更小)。球形胶体微粒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为:D=kT/(6πrη)。式中r为胶粒的半径,η为分散介质液体的粘滞系数,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3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