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乙二醇丁醚
    二乙二醇丁醚

    二乙二醇丁醚 : 俗名丁基卡必醇、又名二甘醇丁醚 无色液体。相对密度0.9536(20/20℃),熔点-68.1℃,沸点230.6℃,折光率1.4316 (20℃)。溶于水及油类。由环氧乙烷与乙二醇丁醚在加压下共热而制得。用作硝化纤维、清漆、树脂及油类等的溶剂。

    1
  • 二乙二醇二乙醚
    二乙二醇二乙醚

    二乙二醇二乙醚 : 俗名二乙基卡必醇、又名二甘醇二乙醚 无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0.9063,熔点-44.3℃,沸点188.9℃,折光率1.411~1.413(20℃) 。溶于水、乙醇和烃类。由二甘醇与两分子乙醇作用而制得。用作硝化纤维素、树脂等的溶剂和气相色谱分析固定液。

    1
  • 二乙二醇乙醚
    二乙二醇乙醚

    二乙二醇乙醚 : 俗名卡必醇,又名二甘醇乙醚无色易吸湿的粘性液体,略有愉快气味,性质稳定。相对密度1.0273(20/20℃) ,沸点195—202℃,折光率1.425(20℃) 。可溶于水和普通有机溶剂。由二乙二醇与一分子乙醇缩合或环氧乙烷与乙二醇-乙醚在加压下共热而制得。用作染料、树脂等的溶剂,也供有机合成用。

    0
  • 乙醚
    乙醚

    乙醚 : 又名二乙醚 无色可燃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相对密度0.714,熔点-116.2℃,沸点34.5℃。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氯仿等。乙醚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极易爆炸,爆炸极限为1.85—36.5% (体积) 。由浓硫酸与乙醇共热至130—140℃时蒸馏而制得。工业上用作溶剂,能溶解油脂、蜡和树脂,与乙醇混和能溶解硝酸纤维素。医药上用作

    2
  • 乙醛酸
    乙醛酸

    乙醛酸 : 无色粘稠状液体,具有吸湿性,受热易发生分解。易溶于水。兼有醛和羧酸的性质。它能与亚硫酸氢钠或氢氰酸加成,与羟胺或苯肼作用生成肟或腙; 能发生银镜反应; 可发生康尼查罗反应; 也能生成羧酸盐和酯类等。存在于许多植物的叶和不成熟的果实中。由三氯乙醛或二氯乙酸与水一起煮沸而得到。可用于有机合成等。

    2
  • 乙醛肟
    乙醛肟

    乙醛肟 : CH3CH=N—OH 无色晶体。熔点47℃,沸点115℃。溶于水、乙醇及乙醚。在稀酸作用下共热,会分解成乙醛及羟胺。由羟胺加入乙醛水溶液中作用而制得。可用于鉴定或精制乙醛。

    2
  • 乙醛
    乙醛

    乙醛 : 无色可燃性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相对密度0.782(15/4℃),熔点-123.5℃,沸点20.2℃。溶于水、乙醇、乙醚及氯仿。乙醛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4—57% (体积) 。由乙炔水合或乙醇氧化而制得。用于合成药物、染料及橡胶,也用来制造醋酸、醋酐、乙酸乙酯、季戊四醇和树脂等。

    0
  • 乙撑脲
    乙撑脲

    乙撑脲 : 无色针状晶体。熔点131℃。易溶于水和热乙醇,难溶于乙醚。由乙撑二胺和二氧化碳在加热和加压下作用而制得。用于制造树脂和配制增塑剂、喷漆、胶粘剂等。

    0
  • 乙撑亚胺
    乙撑亚胺

    乙撑亚胺 : 又名氮丙环、氮杂环丙烷 无色液体,有氨的气味和剧毒,易燃。相对密度0.832,沸点55~56℃。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等,难溶于浓碱液。可由一乙醇胺与硫酸共热脱水,或将干燥氯化氢通入一乙醇胺成盐酸盐后与氯化亚砜共热而制得。用于制造活性染料和抗癌剂等药物,改变合成纤维性能和加工纸张等。

    3
  • 乙撑脲树脂
    乙撑脲树脂

    乙撑脲树脂 : 又名羟甲基乙撑脲树脂 由乙烯脲与甲醛缩聚而成的树脂。二羟甲基乙烯脲树脂的耐酸性和耐洗性较差,织品在贮藏或洗涤时会泛黄。二羟甲基二羟代乙烯脲树脂的性能则较好。一般可与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共用,用在分子上没有可被取代的氢原子,所以没有氯损缺点。是优良的树脂整理剂,广泛用于棉、人造棉和聚酯纤维织品。

    0
  • 亚硝基硫酸
    亚硝基硫酸

    亚硝基硫酸 : 化学式NOHSO4。分子量127.07。白色晶体。工业品为草黄色澄清的油状液体,约含40%亚硝基硫酸及54%硫酸。熔点73.5℃(分解)。溶于浓硫酸,水中分解。在潮湿空气中分解,形成硫酸和硝酸,500℃以上则放出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铅室法制硫酸的中间体。亦可由三氧化硫与氧化氮、水相作用而制得。用来制染料和中间体。

    1
  • 亚硝基钴钠
    亚硝基钴钠

    亚硝基钴钠 : 化学式Na3[Co(NO2)6]·1/2 H2O。分子量412.94。黄色或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其水溶液不稳定,易分解。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能与钾离子形成亮黄色的K2Na[Co(NO2)6]沉淀,用作微量钾离子的鉴定试剂,其检出限量为0.5微克。

    0
  • 亚铁氰化铁
    亚铁氰化铁

    亚铁氰化铁 : 俗称“普鲁士蓝”、“柏林蓝”,工业上亦称“铁蓝”或“华蓝”。化学式Fe4[Fe(CN)6]3。分子量859.25。深蓝色晶体。比重1.18。受热时分解。溶于盐酸、浓硫酸和草酸溶液,不溶于水、稀酸、乙醇、乙醚和大多数的有机溶剂。对碱或在还原性介质中不稳定。先由亚铁氰化钾或钠与三价铁盐反应制得水合物,再经250℃脱水而

    4
  • 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钾 : 亦称“黄血盐”。化学式K4[Fe(CN)6]·3H2O。分子量422.39。浅黄色单斜晶体。曝露在空气中风化。比重1.85(17℃)。加热至70℃失去全部结晶水,形成白色粉末。进一步强热则分解放出氮气,并生成氰化钾和碳化铁(FeC2)。溶于水和丙酮,不溶于乙醇和乙醚。与稀硫酸共热时发生氰化氢。与铁盐溶液生成普鲁士蓝沉淀。由含

    0
  • 亚铁氰化钠
    亚铁氰化钠

    亚铁氰化钠 : 亦称“黄血盐钠”。化学式Na4[Fe(CN)6]·10H2O。分子量484.07。浅黄色单斜晶体。在干燥空气中风化。比重1.458。加热大于50℃时开始脱水,81.5℃时生成无水物,435℃时分解放出氮气。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由含氮废物、铁屑与碳酸钠共热后用水浸取或由亚铁盐溶液加入适量氰化钠后浓缩而得。用于制造蓝色颜料、蓝色

    0
  • 亚砜萃取剂
    亚砜萃取剂

    亚砜萃取剂 : 一种含硫的中性萃取剂。 通式,其中R为烷基,若两个R基相同,称为“对称性亚砜”,若两个R基不同,则称为“非对称性亚砜”。前者常温下大多为固体,对酸和氧化剂较稳定,碳链大于5的亚砜水溶性小,可溶于惰性溶剂,但溶解度较小;后者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可显著增大。由硫化物氧化而得。亚砜对金属离子的萃取机理与中性磷

    0
  • 亚磷酸盐
    亚磷酸盐

    亚磷酸盐 : 含亚磷酸根(PHO32-)的盐类。其中磷原子的氧化态为+3。化学式M2ⅠPHO3、MⅡPHO3及MⅠHP HO3、MⅡ(HPHO3)2(MⅠ、MⅡ分别代表一价、二价正离子)。亚磷酸根为三个氧、一个氢与磷直接结合的四面体结构。具强还原性,可将二氧化硫还原成硫黄。一般盐类易溶于水;碱土金属正盐微溶于水,但其酸式盐则水中可溶。水溶性盐可

    0
  • 亚溴酸钠
    亚溴酸钠

    亚溴酸钠 : 化学式NaBrO2。分子量134.89。其水溶液为柠檬黄色的液体,含亚溴酸钠可达170克/升以上,溶液呈强碱性。酸性条件下分解放出氧,碱性条件或低温下则稳定。常温时其浓度随时间的增长而降低。与有机物接触亦发生分解。由零度以下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溴素,生成次溴酸钠溶液,再经歧化反应即得亚溴酸钠溶液。主要用于纺织

    3
  • 亚氯酸银
    亚氯酸银

    亚氯酸银 : 化学式AgClO2。分子量175.32。黄色晶体。加热至105℃或受撞击时发生爆炸。难溶于水,在热水中分解。有氧化性。由硝酸银溶液与亚氯酸作用而得。

    0
  • 亚氯酸钠
    亚氯酸钠

    亚氯酸钠 : 化学式NaClO2。分子量90.44。白色晶体或结晶粉末。稍有吸湿性。加热到180~200℃则分解。溶于水。碱性溶液对光稳定,酸性溶液光照则猛烈分解,放出二氧化氯(ClO2)。为强氧化剂,与有机物接触会引起爆炸。可由无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氧化二氧化氯而得。用于纸浆、各种纤维、糖、面粉、蜡、油脂等的漂

    16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