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分类和类型
导读:表面活性剂按分子结构特性可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按分子结构特性可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磺酸盐
此类活性剂常见的有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和 α-烯基磺酸钠。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别名 LAS 或 ABS,为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或片状固体,在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中溶解性很好,对碱、稀酸和硬水都比较稳定。常用于洗洁精(餐具液洗剂) 和衣用液体洗涤剂,一般不用于洗发香波,很少用于淋浴液。在洗洁精中其用量可占表面活性剂总量的一半左右,在衣用液体洗涤剂中所占比例实际调节范围较宽。应用于洗洁精比较典型的复配体系是三元体系“LAS(直链烷基苯磺酸钠)-AES(醇醚硫酸钠)-FFA(烷基醇酰胺)”。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突出的优点是稳定性好、去污力强、环境危害极小,能很好地被生物降解为无害物、价格低廉。突出的缺点是刺激性大。
α- 烯基磺酸钠别名 AOS,极易溶于水,它在广泛的 p H 值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稳定性。在磺酸盐品种中,性能较好。突出的优点是稳定性好,水溶性好,配伍性好,刺激性小,微生物降解也非常理想,是洗发香波和淋浴液中常使用的主表面活性剂之一。其缺点是价格较贵。
硫酸盐
此类活性剂常见的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别名 AES、醇醚硫酸钠。易溶于水,在洗发香波、淋浴液、餐具液体洗涤剂(洗洁精)、衣用液体洗涤剂中都可应用。水溶性比十二烷基硫酸钠更好,在常温下本身就可配成任何比例的透明水溶液。在液体洗涤剂中的应用比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更广泛,配伍性更好;能够与许多表面活性剂二元复配或多元复配成透明水溶液。突出的优点是刺激性小、水溶性好、配伍性好、在防皮肤干裂粗糙方面表现好。缺点是在酸性介质中的稳定性稍差,去污力次于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别名 AS、K 12、椰油醇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发泡剂,对碱和硬水不敏感,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次于一般磺酸盐,接近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易降解,对环境危害极小。在液体洗涤剂中应用,酸度不能太高;在洗发香波和沐浴液中使用其乙醇胺盐或铵盐,不仅可增加耐酸稳定性,还有益于降低刺激性。除发泡性好和去污力强外,其他方面的使用性能都不如醇醚硫酸钠。在常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价格一般比较高。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与各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相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调整作用最突出,杀菌作用最强,尽管有去污力差,起泡性差,配伍性差、刺激性大,价格昂贵等缺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直接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只能作为调理剂组分或杀菌剂来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液体洗涤剂中作为辅助表面活性剂(配方用量很少的调理剂组分)一般用于较高档次产品,主要用于洗发香波。作为调整剂组分在高档次液体洗涤剂洗发香波中不是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所能替代的。
常见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品种有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1631)、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阳离子瓜尔胶(C-14 S)、阳离子泛醇、阳离子硅油、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OB-2)等。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指兼有阴离子和阳离子性亲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因此这种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溶液中呈阳离子性,在碱性溶液中呈阴离子性,而在中性溶液中有类似非离子的性质。两性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溶于较浓的酸、碱溶液,甚至在无机盐的浓溶液中也能溶解,耐硬水性好,对皮肤刺激性小,织物柔软性好,抗静电性好,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与各种表面活性剂的相容性好。重要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品种有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羧酸盐型咪唑啉等。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增溶、洗涤、抗静电、刺激性小、钙皂分散等性能;可应用 p H 范围比一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更宽广;除去污力和起泡性外,其他性能往往优于一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添加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使该体系的表面活性提高(相同活性物含量之间比较)。主要品种有烷基醇酰胺(FFA)、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 或 OP)。
烷基醇酰胺(FFA)是一类性能优越和用途广泛及使用频率很高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各种液体洗涤剂中常用。在液体洗涤剂中使用常与酰胺配伍,配比一般为“2∶1”和“1.5∶1”(烷基醇酰胺∶酰胺)。烷基醇酰胺可以在一般稍偏酸性和碱性洗涤剂中应用,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价格最便宜的一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