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
导读:将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或悬浮体,这种作用称为分散作用,能使分散作用顺利发生的
将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或悬浮体,这种作用称为分散作用,能使分散作用顺利发生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分散剂。被分散的固体颗粒称分散相(内相),分散的液体称分散介质(外相)。乳化与分散这两种作用十分相似,其主要区别是乳状液的内相是液体,而分散液的内相是固体。
表面活性剂必须具有三种作用才能成为良好的分散剂。首先,它必须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使液体充分润湿每一个固体颗粒、取代颗粒中的空气,进一步使固体颗粒碎裂成更小的晶体。其次,它必须能显著地降低固体—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增加固体—液体之间吸附、相容的能力,使体系内存在的能量降低。最后,它必须以水化层或带电层的形式在固体颗粒周围形成机械强度较高的界面膜,以阻止固体颗粒间的聚集。
对于被分散的固体,必须尽量减小其颗粒体积,其颗粒体积越小,越有利于表面活性剂对其润湿、分化、吸附,在其周围形成界面膜。例如分散染料,必须经过预先加工、研磨成2μm以下的微小颗粒,才能在分散剂的作用下形成比较稳定的悬浮体染色工作液。尽管如此,分散体仍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与乳状液相比,其不稳定因素更多、不稳定性更大,更易产生凝聚、分层现象,影响正常使用。因此,分散体工作液不宜存放时间太长,最好现用现配。分散体在染整加工中应用较多,如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的配制等。常用的分散剂有扩散剂NNO、分散剂WA等,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