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酯
    内酯

    内酯 : 由羟基酸(兼具醇和羧酸的性质)分子内部酯化而成的环状酯类。按环的大小可分为α-内酯、β-内酯、γ-内酯及δ-内酯等。α-内酯由于环的张力很大,不稳定,未能分离出来。β-内酯不能用β-羟基酸(加热时易脱水成丙烯酸)分子内部脱水制得,而由乙烯酮和甲醛在ZnCl2存在下经缩合而成:γ-羟基酸(如γ-羟基丁酸)极易脱水,生成

    33
  • 贝克曼重排
    贝克曼重排

    贝克曼重排 : 醛、酮肟在H2SO4、POCl3、PCl5、聚磷酸等酸或路易斯酸存在下发生重排生成取代酰胺的反应。由德国化学家*贝克曼所发现。本反应的特征在于它的立体化学特性,是通过处于反位上的基团发生交换(反式重排)而进行的,进一步水解可制得胺及羧酸。可用以制备取代酰胺、伯胺、氨基酸等。例如,环己酮肟制取*己内酰胺。

    0
  • 贝克曼温度计
    贝克曼温度计

    贝克曼温度计 : 精确测定温度差值的仪器。见图,由三部分连接组成。下端为体积比较大的玻璃球,球内贮汞,中间为毛细管,后衬标尺,上端连接汞贮器。标尺刻度为0.01K,用放大镜可估计至0.002K,标尺全量程通常为5~6K温差。当测量高温的温差时,球内汞量太多,可转移一部分到汞贮器中去。反之,当测量低温的温差时,则可从汞贮器转移必

    0
  • 贝吉乌斯
    贝吉乌斯

    贝吉乌斯 : 德国化学家。柏林大学毕业,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汉诺威斯工学院教授、海德尔堡燃料研究所所长。研究高压化学。运用他所创导的高压力化学作用理论,加氢液化煤炭制得汽油、润滑油等。因此,与德国化学家*博许合获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还发明纤维素的糖化法,将木材等转化为可作牲畜饲料的碳水化合物。著有《化学

    0
  • 贝特洛
    贝特洛

    贝特洛 : 法国化学家。法兰西学院理学博士。曾任巴黎高等药学校、法兰西学院教授,法国化学学会会长,法国文化部、外交部部长。研究碳水化合物、酒精、乙炔、甲酸、芥子油、糖类等的合成,首创“合成”一词。在热化学方面,用量热计测得许多化学反应的生成热。对土壤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史等也有研究。著有《合成有机化学》、

    0
  • 贝可勒尔
    贝可勒尔

    贝可勒尔 : 简称“贝可”。①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符号Bq。以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1852~1908)命名。当放射性核素在1秒钟内衰变一次时,其放射性活度规定为1贝可勒尔。放射性活度的习惯单位为居里(Ci),1Ci=3.7×1010Bq,1Bq=2.703×10-11Ci。现居里不属我国法定计量单位。②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单位

    0
  • 贝克曼
    贝克曼

    贝克曼 : 德国化学家。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埃尔兰根大学、柏林大学、莱比锡大学教授,威廉化学研究所所长。创制有高灵敏度的贝克曼温度计; 完善了分子量测定法。1886年发现酮肟在浓硫酸中生成酰胺的现象,并提出贝克曼重排理论。著有《沸腾法测定分子量的研究》及专业论文一百七十余篇。

    0
  • 贝克兰
    贝克兰

    贝克兰 : 美国化学家、发明家,原籍比利时。根特大学理学博士。曾任布鲁日高等师范学校、根特大学教授,美国化学学会会长。1893年发明灯光印相纸(即“维洛克斯”),后从事电化学研究,利用铁的氢氧化物处理石棉布,制成耐用的电解隔膜。1907年由苯酚和甲醛反应制得电木,被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是合成树脂工业的先驱。

    0
  • 贝托雷
    贝托雷

    贝托雷 : 法国化学家。都灵大学医学博士。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巴黎综合工科学校的创始人、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787年与*拉瓦锡等一起制定了化合物的第一个合理的命名法。发现氯的漂白作用;制备了氯酸钾;确定了氢氰酸的成分,以此说明酸不一定含氧。编著有《化学命名法》、《化学静力学》、《染色技术原理》等。

    2
  • 冈伯格游离基反应
    冈伯格游离基反应

    冈伯格游离基反应 : 氯化三苯甲烷在惰性溶剂中及在无水气、空气、酸、日光存在下,用Zn等金属处理,生成“六苯基乙烷”的反应。1900年由美国化学家*冈伯格发现。六苯基乙烷在上述溶剂中能局部离解成黄色的三苯甲游离基而成一平衡混合物:冈伯格用实验证实了三苯甲游离基是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但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游离基。这

    0
  • 冈伯格
    冈伯格

    冈伯格 : 美国化学家,原籍俄国。就读于慕尼黑大学、海德尔堡大学,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密歇根大学教授、美国化学学会会长。1900年发现有机化合物中稳定的游离基,对三苯甲烷及其衍生物、游离基、互变异构现象等有深入的研究。著有论文多篇。

    0
  • 五氮化三磷
    五氮化三磷

    五氮化三磷 : 化学式P3N5。分子量162.95。无定形白色固体。空气中不吸湿且稳定。比重2.51。800℃分解。不溶于冷水,热水中分解。由五硫化二磷与干燥的氨气作用,所得的P2S5·7NH3在氨或氮气流中小心加热至红热即得。用作半导体掺杂。

    0
  • 五氟氧铌酸钾
    五氟氧铌酸钾

    五氟氧铌酸钾 : 化学式2KF·NbOF3·H2O。分子量300.11。白色单斜片状有光泽的晶体。微溶于水,易溶于热水。是五价铌常见的一种氟氧铌酸盐络合物。化学性质较稳定。由五氧化二铌溶于稀的氢氟酸、氟化钾溶液,冷却后制得,有过量的氢氟酸存在转化为七氟铌酸钾(K2NbF7)结晶。用于熔融盐电解制取金属铌的原料,或在铌、钽分离中制取

    2
  • 五羰基甲基锰
    五羰基甲基锰

    五羰基甲基锰 : 化学式CH3Mn(CO)5。分子量210.02。白色晶体。易挥发。熔点94.5~95℃。沸点140~145℃。对空气、水、稀酸稳定。溶于有机溶剂。由五羰基合锰酸钠Na[Mn(CO)5]与碘甲烷在四氢呋喃中反应而得。用作汽油和润滑油的抗震添加剂,掺入四乙基铅作为增效抗震剂以及氧化反应催化剂等。

    0
  • 五硫化二砷
    五硫化二砷

    五硫化二砷 : 化学式As2S5。分子量310.16。黄色单斜晶体或粉末。500℃升华。不溶于水,溶于碱和碱金属硫化物。与水共沸则分解成As2O3、S和As2S3。由砷酸的酸性溶液中通入硫化氢制得。用作颜料。

    3
  • 五硫化二锑
    五硫化二锑

    五硫化二锑 : 化学式Sb2S5。分子量403.80。橙黄色粉末。比重4.120。不溶于水、乙醇、硫酸铵溶液中,溶于浓盐酸,放出硫化氢气体,并游离出硫黄和生成三氯化锑,也溶于强碱及其硫化物溶液。隔绝空气加热于75℃时分解成三硫化二锑和硫。由硫代锑酸钠(Na3SbS4·9H2O)与硫酸作用而得。用于火柴、橡胶、颜料、医药等工业。

    1
  • 五硫化二磷
    五硫化二磷

    五硫化二磷 : 化学式P2S5(或P4S10)。分子量222.25。淡黄色或黄绿色晶体。有类似硫化氢的臭味。吸湿性很强。可被湿空气分解。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和二氧化硫。受摩擦也能着火。比重2.03。熔点286~290℃。沸点514℃。与水或酸接触放出有毒且可燃的硫化氢气体。溶于苛性碱溶液,微溶于二硫化碳。将赤磷与硫黄熔融而

    0
  • 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 : 亦称“磷酸酐”。化学式P2O5(或蒸气P4O10)。分子量141.94。五价磷的氧化物。质软的白色粉末。强烈腐蚀皮肤。比重2.39。熔点580~585℃(加压),300℃升华。极易与水化合成为磷酸,同时放出大量热; 在空气中迅速潮解,根据吸收的条件及水分的量而形成偏磷酸、焦磷酸或正磷酸。由白磷在足量的氧或空气中燃烧制得。在

    1
  • 五硒化二砷
    五硒化二砷

    五硒化二砷 : 化学式As2Se5。分子量544.62。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脆性固体。有毒! 在空气中加热分解。溶于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和硫化物,不溶于水、稀酸、浓盐酸、乙醇、乙醚、二硫化碳。硝酸中分解。由元素砷和硒按比例混合后在充氮封管中熔融而得。

    0
  • 五硫化二钒
    五硫化二钒

    五硫化二钒 : 化学式V2S5。分子量262.18。黑色粉末。比重3.00。加热分解。不溶于水、盐酸,稍溶于浓硫酸,溶于浓硝酸、苛性碱、碳酸钠和过量硫化铵中。化学性质不太稳定。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五氧化二钒。由三硫化钒与硫加热至400℃而得。可用于制钒的化合物。

    1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