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 : 通过给药而出现伴有意识消失的麻醉,称为全身麻醉; 引起这种状态的药物,称为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药大体可分为早已应用的氧化亚氮、乙醚等吸入麻醉药和硫喷妥钠、氯胺酮等静脉麻醉药。(1) 吸入麻醉药吸入麻醉药由肺部吸收,随血液运行到大脑。由于其吸收和排泄均较快,故容易调节麻醉深度。这同静脉麻醉相比,是个

    1
  • 全氟辛酸
    全氟辛酸

    全氟辛酸 : 全氟辛酸的结构式为:以辛酰氯、氟化氢、正丁基硫醇为原料,经电解、中和、酸化和精馏制得。分子量414.09。室温下为白色结晶。酸值95~98.6mgKOH/g。沸点为189~191℃。熔点32℃左右。水中溶解度为0.01~0.023mol/L。主要用作聚四氟乙烯、1号和2号氟橡胶聚合时的分散剂。用于制备憎水和憎油剂的原料。其酯类衍生物

    1
  • 全氟羧酸
    全氟羧酸

    全氟羧酸 : 羧酸(RCO2H)中R上的所有氢原子被氟取代的产物,称为全氟羧酸。最简单的全氟羧酸是三氟乙酸[1]。此外,具有C7~C9的全氟烷基的羧酸(例如[2]),作为碳氟类表面活性剂或氟类防水、防油处理剂的中间体,引人注目。CF3CO2H [1]n-C7H15CO2H [2](1)三氟乙酸 [1] [frifluoroacetic acid],其凝固点为-15.36℃,沸点72.5℃,密度

    4
  • 全氟醚与全氟胺
    全氟醚与全氟胺

    全氟醚与全氟胺 : 全氟脂肪族醚和全氟烷基叔胺,均为非极性的无色、无臭、无毒、不燃性、高相对密度的液体。其物理性质,见下表。其分子量虽大,但沸点比烃的同系物低。它的沸点同碳数相等的全氟链烷烃的沸点极为接近,但两者的熔点差别很大。例如C12的全氟醚和C12的氟叔胺的熔点,分别为-90℃和-50℃,而全氟链烷烃C12F26在室温

    0
  • 全氟磺酸树脂
    全氟磺酸树脂

    全氟磺酸树脂 : 其特点是耐热性和耐化学药品性非常优异,用作电解槽膜时,其亲水性强,含水率高,电流效率高,电阻低,化学稳定性优良,电流密度高,需电槽数少,且阳极寿命长。从分子结构式可知,这是一种以末端有磺酰氟基的全氟醚基为侧链的聚四氟乙烯。含氟磺酸膜可由带官能团的全氟乙烯基醚与四氟乙烯共聚制得,合成路线如下:将官

    3
  • 去油水
    去油水

    去油水 : 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等。由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和助剂复配制得。为无色透明液体。除油污力强,对工件无腐蚀作用,效果优良。用于塑料机壳外表清洁工序。可除去ABS或改性聚苯乙烯塑料机壳的油污和脱模剂残渍。

    1
  • 取向膜
    取向膜

    取向膜 : 取向膜用于控制液晶分子的扭曲状态,在其表面液晶分子只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它是由涂布在透明导电玻璃上的取向剂固化后经机械方法定向摩擦而成。取向剂一般是由芳香二酐和芳香二胺在极性溶剂中经中低温缩聚而形成的可塑性聚酰胺酸。

    0
  • 祛痰药
    祛痰药

    祛痰药 : 增加气管或支气管粘液腺的分泌,使痰容易咳出的药物,称为祛痰药。有几类药物可用于祛痰。1. 溶解性祛痰药氯化铵、碳酸铵等碱性物质,通过刺激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增加,并以其碱性溶解粘液,使痰容易咳出。2. 催吐性祛痰药小剂量使用兴奋呕吐中枢的药物时,可使呼吸道的分泌增加,使痰容易咳出。用得较多的催吐性祛

    1
  • 取代度
    取代度

    取代度 : 用DS表示。纤维素醚是纤维素分子链上的羟基为醚基取代的产物,平均每个失水葡萄糖单元上被反应试剂取代的羟基数目称为取代度。由于纤维素分子链中每个失水葡萄糖单元上只有3个羟基能被取代,所以取代度只能小于或等于3。当纤维素醚形成侧向分歧的醚时,平均每个失水葡萄糖单元上所结合的取代醚基总量用摩尔取代度表示

    0
  • 祛臭剂
    祛臭剂

    祛臭剂 : 祛臭剂是为防止散发或分泌不愉快的体臭而使用的化妆品。体臭是由于汗液、特别是液窝的大汗腺分泌出来的含脂肪或蛋白质衍生物多的汗液,因受皮肤组织的死亡细胞或污垢及液毛上的细菌的作用,腐败而产生特异恶臭,令人难受。祛臭方法有下列三种。(1) 收敛防臭法 利用强收敛作用抑制出汗,间接地防止汗臭。例如,常用磺基

    0
  • 苯胺
    苯胺

    苯胺 : 又称氨基苯、苯基胺。自然界存在于靛蓝及煤焦油中。1826年O. Unverdorben首次得到。无色或浅黄色油状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随水蒸气一起挥发。在空气中或光照下颜色加深。相对分子质量93.13。相对密度1.0217。熔点-6.3℃。沸点184.4℃、102℃(6.67×103Pa)、92℃(4.40×103Pa)、68.3℃(1.33×103Pa)。闪点7

    7
  • 苯氧基烷基酸
    苯氧基烷基酸

    苯氧基烷基酸 : 农药用苯氧基烷基酸的代表性产品为苯氧基乙酸,特别是2,4-D(2,4-二氯苯氧基乙酸)[1]。2,4-D作为有机合成除草剂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发成功的。1942年美国Zimmerman发现2,4-D具有植物激素作用,提高其浓度对阔叶杂草具有选择性除草效果。从此,一系列类似化合物得到发展,并使MCP(2-甲基-4-氯,苯氧基乙酸)为主

    0
  • 苯氧基乙酸
    苯氧基乙酸

    苯氧基乙酸 : 又称O-苯基乙醇酸。从水中析出者为白色至浅黄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相对分子质量152.15。熔点98℃。沸点285℃(分解)。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和乙酸。用途: 本品可用作农药(除草剂)、医药(青霉素V)的原料;染料及有机合成中间体;分析试剂(测钍)。制法: 以苯酚和氯乙酸为原料,在碱性溶液中缩合,生成钠盐,最

    0
  • 苯肼
    苯肼

    苯肼 : 又称联氨基苯。无色至浅黄色油状液体,或浅黄色单斜晶系棱柱状或片状结晶。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相对分子质量108.15。相对密度1.0986。熔点19.8℃。沸点243.5℃(分解)、173.5℃(13.332×103Pa)、148.2℃(5.333×103Pa)、131~132℃(2.666×103Pa)、122℃(1.600×103Pa)、115.8℃(1.333×103Pa)、101.6℃(0.667×103Pa

    3
  • 苯佐卡因
    苯佐卡因

    苯佐卡因 : 又称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西奈西辛。从水中析出者为无色或白色斜方晶系针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从乙醚中析出者为正方形晶体。无嗅。有苦味。相对分子质量165.19。熔点92℃。沸点310℃、183~184℃(1.87×103Pa)。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也溶于杏仁油、橄榄油和稀酸。在空气中稳定。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

    34
  • 苯并噻唑
    苯并噻唑

    苯并噻唑 : 又称间氮杂硫茚、1,3-硫氮杂茚。黄色液体。有类似喹啉气味。能随水蒸气挥发。相对分子质量135.19。相对密度1.2460。熔点2℃。沸点231℃、131℃(4.53×103Pa)。折射率1.6379。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二硫化碳、乙醚、丙酮和苯。本品有毒,引起皮肤过敏,一旦溃疡,难以治愈。小鼠静脉注射LD5098mg/kg。用途: 香料,是我

    2
  • 苯并噁唑型荧光增白剂
    苯并噁唑型荧光增白剂

    苯并噁唑型荧光增白剂 : 苯并噁唑系化合物可以发出荧光这一事实早为人们所知,但用其作为荧光增白剂却始于1955年(瑞士Ciba公司生产出Uvitex ERN [1])。苯并噁唑型荧光增白剂是5大类荧光增白剂之一。本类荧光增白剂可用于涤纶、锦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1]对聚酯纤维的增白性能优异,且具有耐光性。在[1]的基础

    0
  • 苯并咪唑
    苯并咪唑

    苯并咪唑 : 又称间(二)氮茚、Benzogly oxaline。从水中析出者为斜方晶系无色或白色双锥体片状结晶。相对分子质量118.14。熔点170.5℃。沸点大于360℃。不溶于苯、乙醚和石油醚,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热水、稀盐酸、稀碱的水溶液和热二甲苯。本品兼具碱性及假酸性。化学稳定性高,能耐大多数酸及氧化剂。加氢时苯环只能被饱和

    6
  • 苯并呋喃
    苯并呋喃

    苯并呋喃 : 又称氧茚、香豆酮、古马隆。1882年首次制得。自然界存在于煤焦油及松香脂中。无色油状液体。有芳香气。相对分子质量118.14。相对密度1.0913(25℃)。熔点-28.7℃。沸点174℃、62~63℃(2.00×103Pa)。闪点56℃。折射率1.5689(16.5℃)。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和苯,与石油醚混溶。随水蒸气挥发。在放置过程中能

    0
  • 苯并三唑类
    苯并三唑类

    苯并三唑类 : a∶2′—OH,5′—CH3b∶2′—OH,3′—C(CH3)3,5′—CH3,5—Clc∶2′—OH,4′—OC8H17d∶2′—OH,3′—C(CH3)3,5′—C(CH3)3,5— Cle∶2′—OH,4′,6′—C5H11本类为光稳定剂中的紫外线吸收剂。吸收波长为280~385nm,几乎不吸收可见光。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挥发性小。广泛用于聚烯烃、聚氯乙烯、丙

    0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