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气体 : 历史上曾把在当时技术条件下不能液化的气体(如氢、氧、氮等)称为“永久气体”,以区别于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当时已能液化的气体。自从低温和高压技术能使一切气体液化以后,这一名称已失去意义;但有时仍把处于临界温度以上,单靠增加压力不能液化的气体称为“永久气体”。
永动机 : 不可能实现的空想的机器。曾有人企图用巧妙的机构,制造一种不消耗任何能量就能永远作功的机器。这是直接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空想,故称“第一类永动机”。还有人企图制造一种能在没有温度差的情况下,从某一巨大物质系统(如海水、空气)中不断吸取热量而将它转变为机械能的发动机。它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故称“第
主族元素 : 元素周期表中各主族的元素。其原子的电子构型特点是: 最外层为参与反应的价电子层,同一主族的元素价电子数相同,价电子数相应于族序数; 内层为稳定的8电子或18电子结构。同一主族的元素结构相似,性质亦相似; 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合价和相似而且递变的化学活性,随着原子的电子壳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它们的金属性(
主族 : 元素周期表中长周期各族元素(除O族及第Ⅷ族外)的性质和结构与短周期各族元素相似的族。共有七个主族:Ⅰ族,碱金属,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Ⅱ族,碱土金属,铍(Be)、镁(Mg)、钙(Ca)、锶(Sr)、钡(Ba)、镭(Ra);Ⅲ族,硼族,硼(B)、铝(Al)、镓(Ga)、铟(In)、铊(Tl);Ⅳ族,碳族,碳(C)、硅(Si)、锗(Ge)
兰茂尔吸附等温式 : 又称“单分子吸附理论”。*吸附等温式之一。即Г=Г∞bp/(1+bp)。其中Г为分压力p下的平衡吸附量,Г∞为平衡吸附量的最大值或极限吸附量,b为吸附系数。b和Γ∞都是与吸附剂性质、气体性质和温度等有关的两个特性常数。1916年由美国物理化学家*兰茂尔导出。其基本概念是: 固体吸附剂表面上均匀地分布着具
汉蒙德假说 : 推断反应过渡态结构的一种假说。由美国化学家汉蒙德(George.S.Hammond1921~)提出。他认为如果一种过渡态和一种不稳定中间体具有连续递变的关系,而且它们的能量差别不大,那末它们之间的转变只涉及结构上微小的变动。也即在反应的每一个步骤中,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和结构取决于它的能态,当它的能量接近于反应物时,
汉斯狄克反应 : 将脂肪酸银盐用Br2或Cl2处理时发生“卤代-脱羧反应”生成卤代烷的反应。由汉斯狄克(C.Hunsdiecker)在1935年提出。卤代烷的产率按以下次序递减: 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通常使用Br2,因溴代烷的产率较高。反应历程属于游离基反应,首先形成次溴酸酰基化合物,再分解成游离基:(1)R—COOAg+Br2→R—COOAg·Br2
兰茂尔 : 美国物理化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格廷根大学博士。曾在史蒂文斯工学院执教。首先发现氢气吸收大量热后离解为原子的现象,后被应用于原子氢焊接法。在表面吸附方面,提出单分子吸附层的理论和著名的等温式。在原子结构方面,发展了电子价键的近代理论。还研究液面上的表面膜,测定分子在膜内的面积,建立了表面分子定
巯基苯并噻唑 : 简称MBT,别名2-硫醇基苯并噻唑,俗称快热粉,促进剂M。结构式:浅黄色针状或片状单斜结晶体。分子量167.24。相对密度1.41~1.42。m. p. 173℃。有明显的苦味,但无毒。不溶于水和汽油,溶于乙醇、丙酮、氯仿及氨水、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性水溶液。由苯胺、二硫化碳和硫在高压下反应制得。也可用邻硝基氯苯、多硫
2-巯基苯并咪唑锌盐 : 又名防老剂MBZ。由2-巯基苯并咪唑的钠盐与20%的氯化锌溶液在30℃下反应制得。其结构式为:白灰色粉末,分子量263.77,相对密度1.60~1.70,熔点300℃以上,同时分解。无毒,溶于丙酮、二硫化碳和乙醇,不溶于苯、氯仿、汽油和水。对热氧老化、天候老化及静态老化有中等的防护作用,与其他抗氧剂并用有良好的协
2-巯基苯并咪唑 : 又名防老剂MB。由邻苯二胺和二硫化碳进行环化反应制得。其结构式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分子量150.21,相对密度1.40~1.44,熔点280℃以上。溶于苯、甲苯、乙醇和丙酮,不溶于水和四氯化碳。对热氧老化、天候老化等有中等程度的防护,与其他防老剂并用,有极好的协同效应。为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胶乳、聚乙烯、
氰乙基纤维素 : 分子式为:[(C6H7O2(OCH2CH2CN)x(OH)3-x]n以丙烯腈为醚化剂,采用均相两步法工艺,即在稀碱存在下,把纤维素与丙烯腈进行氰乙基化反应,然后经沉析、过滤、洗涤、蒸煮、脱灰、干燥等工序得成品。随着氰乙基取代度的不同,CEC的性质有异。取代度为0.2~0.3具有碱溶性,有良好的耐热降解性; 0.7~1.0具有水溶性,比纯
氰戊菊酯 : C25H22ClNO3,分子量419.74。黄色油状液体,相对密度(d25)为1.175,25℃蒸气压为37.3μPa,折光率(nD21.5)1.5655,溶解性:水中2×10-8,己烷中77g/L,二甲苯、丙酮、氯仿、乙醇、甲醇和二甲基甲酰胺中450g/L (20℃)。在酸性介质中稳定,碱性介质中不稳定,高温高湿对药剂的稳定性无影响,而醇类则有一定的影响,对光稳定。
氰污染 : 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污染源,除丙烯腈生产厂、腈纶生产厂、合成氨厂和焦化厂等重要污染源外,还有不少农药、医药、颜料和染料产品以丙腈、丁二腈、苯二腈、氰基乙酸和氰尿酰氯等氰化物为原料和中间体,在其生产过程中常有氰化物随废水和废气排入环境。由工业污染源进入环境的氰化物主要有两类: 一类为无机
氰化银钾 : 化学名:KAg (CN)2。用硝酸溶解纯银,经除杂质、过滤后加KCN或NaCN进行沉淀、洗涤,再加KCN进行络合,最后经过滤、结晶、离心、烘干而得成品。为无色六角形板状晶体。易溶解于水和醇。相对密度2.36。是剧毒品。其镀层可焊性好,镀面光洁度高,与基材结合力强。可用于电子器件的表面镀银。
氰化金钾 : 化学名:K [Au (CN)4]。纯金与王水反应经过滤浓缩后,加浓盐酸除氮氧化物,再与氰化钾反应,然后结晶而得成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结晶。有毒。易溶于水,微溶于醇,几乎不溶于醚。用途同氯化金。
氰化钠 : NaCN,金属钠,氨和木炭反应生成氰氨基钠,再在850℃和木炭反应 (Castner改进法)2Na+2NH3+C→Na2CN2+3H2Na2CN2+C→2NaCN最近使用以天然气为原料的Andrussow法制造的氰化氢,或Sohio法制造丙烯腈时副产的氰化氢。用10%~15%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氰化氢。HCN+NaOH →NaCN+H2O通常可以得到50%以下的氰化钠水溶液。氰化钠俗
氰化亚金钾 : 化学名:KAu (CN)2·2H2O。用王水溶纯金后加试剂级盐酸除去氮氧化物,然后加KOH和K2CO3使Au2O沉淀,再加KCN生成络合物,经浓缩、结晶、烘干而得产品。为无色结晶,不溶于醚,微溶于醇。是剧毒品。用作有氰镀金试剂,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电子元器件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