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胶酶
    果胶酶

    果胶酶 : 指能分解果胶质的多种酶的总称。是一种复合酶,其催化作用是多种酶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和微生物中。其来源不同,其种类和组分也不同,酶的性质也有差别。果胶酶可分为两大类,即解聚酶和皂化酶。果胶酶为白色至微黄色粉末。其主要作用:是将果胶质水解成还原糖类。其二是使催化脱去果胶的甲基,生成聚

    0
  • 果皮脱除剂
    果皮脱除剂

    果皮脱除剂 : 在蜜橘罐头制备过程中,为使装在袋子中的橘子能很好地脱皮和洗净而使用的一种添加剂。目前主要采用聚环氧乙烷高碳脂肪醇,但在最终食品制成前,必须将脱皮剂除掉。

    0
  • 果胶
    果胶

    果胶 : 一种多糖,其组成有同质多糖和杂多糖两种类型。它们多存在于植物细胞壁和细胞内层。大量存在于柑橘、柠檬、柚子等果皮中。白色至黄色粉状。相对分子质量约20000~400000。无味。不溶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溶于20倍的水中,形成粘稠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较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通常按其酯化度分为高酯果胶及低酯果胶。所

    0
  • 歧化催化剂
    歧化催化剂

    歧化催化剂 : 歧化反应系指同一分子在歧化反应时,一部分被氧化,一部分被还原。对无机化合物而言,是同一分子(或离子)的某原子由于相互传递电子的结果,一部分被氧化,一部分被还原,产生同一原子的不同氧化态。例如加热氯酸钾时,一部分氯原子(V价)被氧化为正七价,另一部分氯原子被还原为负一价。4KClO3→3KClO4+KCl对有机化合物

    0
  • 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 又名促进剂NS。本品为带酚臭的黄色粉末。遇空气久之变色,呈黄褐色。相对分子质量270.48。相对密度1.29。熔点104℃以上。在水中不溶,但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乙醇、丙酮、醋酸乙酯等。用途: 属后效性促进剂,适用于天然橡胶及合成胶(如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再生胶。也可与秋兰姆类促进剂配合使

    0
  • 叔丁基苯酚
    叔丁基苯酚

    叔丁基苯酚 : 有3种异构体,即邻叔丁基苯酚[1]、间叔丁基苯酚[2]、对叔丁基苯酚[3]。相对分子质量150.22。[1]无色液体。相对密度0.9783。熔点-5.6℃。沸点221℃、115.5℃(2.67×103Pa)、99℃(1.33×103Pa)。折射率1.5160。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2]从石油醚中析出者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41~42℃。沸点240℃、132.5℃(2.

    0
  •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 又称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BHA、Antrancine 12、Embanox、Nipantiox 1-F、Sustane 1-F、Tenox BHA。有两种异构体,即2-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1]、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相对分子质量180.25。市售品为二者的混合物。[1]又称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2]又称2-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混合物为无色至微黄色

    0
  • 叔丁基苯甲酸
    叔丁基苯甲酸

    叔丁基苯甲酸 : 又称叔丁基安息香酸。有3种异构体,即2-叔丁基苯甲酸[1]、3-叔丁基苯甲酸[2]、4-叔丁基苯甲酸[3]。相对分子质量178.23。[1]又称邻叔丁基苯甲酸。从稀乙醇中析出者为白色片状结晶。熔点80~81℃。溶于乙醇、苯和丙酮。[2]又称间叔丁基苯甲酸。从石油醚中析出者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127~128℃。溶于乙醇和石油

    0
  • 叔丁基过氧化氢
    叔丁基过氧化氢

    叔丁基过氧化氢 : 又称1,1-二甲基乙基过氧化氢。无色透明液体。相对分子质量90.12。相对密度0.8960。熔点-8℃。沸点35℃(2.67×103Pa)、40℃(3.07×103Pa)。折射率1.4007。溶于水(常温时为10),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分解温度264℃(半衰期1min)、172℃(半衰期10h)。遇Cu、Co、Mn分解。用途: 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及引发剂

    0
  • 非溶性偶氮颜料
    非溶性偶氮颜料

    非溶性偶氮颜料 : 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最早的品种是以β-硝基苯胺和β-萘酚为偶合成分而制成的,可在木棉纤维上进行染色。目前,最重要的品种有: 由苯胺化合物和3-羟基-2-萘酰苯胺系化合物制得的萘酚系非溶性单偶氮颜料[1],它们也可作为染料。式中的R1、R2、R3、R4、R5、R6可为Cl、H、Me(甲基)、OMe、NO2及OEt等,不同的取代基

    0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IG公司首先研制成功,商品名有Igepol、Leonil及Emulphor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为聚氧乙烯型和多元醇型两类(见表)。作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疏水性指标为HLB(Hydrophile Lipobile Balance)。HLB越大亲水性越大,而HLB越小亲油性则越大。一般用下式计算出HLB。对聚氧乙烯型按下

    3
  • 非水基分散涂料
    非水基分散涂料

    非水基分散涂料 : 将粒径约1μm以下的聚丙烯酸酯等分散在以脂肪烃(非水性)为主的分散剂中,并经稳定化后而制成的涂料,简称NAD涂料。所用稳定剂是对分散剂和粒状聚合物均应具有亲和性的高聚物。作为基料,除聚丙烯酸酯外,还可用聚丙烯腈、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和聚丙烯醇等。作为分散剂,可用分解的天然胶、聚酯与丙烯酸接枝共聚

    0
  • 非干性脂肪酸改性邻苯二甲酸树脂涂料
    非干性脂肪酸改性邻苯二甲酸树脂涂料

    非干性脂肪酸改性邻苯二甲酸树脂涂料 : 本品为醇酸树脂涂料之一。以不干性油醇醇酸树脂为成膜物质而制得者。一般由邻苯二甲酸酐、多元醇及饱和脂肪酸缩合制造。因在常温下不能自干,故需与其他树脂经加热,使其反应交联,才能固化成膜。与其配合使用的树脂有三聚氰胺、脲醛等氨基树脂及硝酸纤维素漆、异氰酸酯等。本品与氨基树

    0
  • 非质子极性溶剂
    非质子极性溶剂

    非质子极性溶剂 : 溶剂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相当大。多数有机反应为非离子型化合物(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和离子型化合物(无机或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因此,要选用对这两种类型化合物都适宜的溶剂。这类溶剂就应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典型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具有这种性质,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1]、N,N-二甲基乙酰胺(DMAC)[2]、二甲

    20
  • 软化剂和平滑剂
    软化剂和平滑剂

    软化剂和平滑剂 : 软化剂又名柔软剂,用于增加纺织品等柔软性物质。一般要求色浅,无嗅,无毒,挥发性小和化学稳定性大等。平滑剂又名滑脱剂,系指在纺织、编织等工序中用于减少纤维和金属、陶瓷等之间摩擦因数,提高滑脱效率的物质。作为软化剂和平滑剂可选用各种表面活性剂,也可用石蜡、油脂类,硅油及其他合成润滑剂等。一般说,

    3
  • 鸢尾酮
    鸢尾酮

    鸢尾酮 : 又称甲基紫罗兰酮。由于己环上双键位置不同,有3种异构体,即α-鸢尾酮[1]、β-鸢尾酮[2]、γ-鸢尾酮[3],又因α-体和γ-体在己环上的C1和C5的氢及侧链丁基的双键的几何异构,再加上旋光异构,从理论上讲,有30种异构体;但目前在天然品中只发现了6种,即α-顺-dl-体、α-顺-d-体、α-反-dl-体、α-反-d-体、β-反-d-体和

    0
  • 非干性油醇酸树脂
    非干性油醇酸树脂

    非干性油醇酸树脂 : 以饱和脂肪酸或碘值低于125~135的非干性油及中、短碳链合成脂肪酸作为改性剂,所制得的树脂。本身不能在常温下固化成膜。作为非干性油,可采用椰子油、蓖麻油、花生油、棉籽油等。常用者为椰子油及蓖麻油。用椰子油制得的树脂,常与氨基醇酸树脂配合使用,作为烤漆,其优点是色极浅,不泛黄,多用于医疗器械及

    1
  • 顶香剂
    顶香剂

    顶香剂 : 定香剂是不易挥发的香料,而顶香剂(又称头香)是易挥发的香料。一般顶香剂在评香纸上的停留时间在2h以下。其作用是赋予人们对香精的最初的优美感,使香精更有诱惑力,使总体香气更加突出。顶香剂是调制香精(或香水)时不可缺少的香料,但它并不是香精(或香水)的特征香韵。不同香型的香精采用的顶香剂也不同。例如玫瑰型

    0
  • 拌种灵
    拌种灵

    拌种灵 : 化学名:2-氨基-4-甲基-5-甲酰苯胺噻唑。白色结晶性粉末。相对分子质量233.21。熔点222℃。分解温度270℃。能溶于醇,不溶于水,而溶于二甲基甲酰胺。遇碱无变化,遇酸成盐。大鼠(雄)经口LD50820mg/kg,小鼠(雄)经口LD50392mg/kg。用途: 本品系内吸性杀菌剂,兼有植物激素的作用。用于禾谷类作物的黑穗病,棉、麻、桑、花

    0
  • 鸢尾油组分
    鸢尾油组分

    鸢尾油组分 : 鸢尾油组分是从鸢尾草的根、茎用水蒸气蒸馏而成的。鸢尾油是一种淡黄色的蜡状物,且具有强烈的紫罗兰香气。相对密度0.898~0.918。38~50℃时熔融为黄色至棕黄色液体。折射率1.434~1.448(45℃)。其中含有肉豆蔻酸85%~96%。此外,还含有鸢尾酮、乙酰香兰酮(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乙酰藜芦酮(3,4-二甲氧基苯

    0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