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乙基戊烷
    3-乙基戊烷

    3-乙基戊烷 : 无色可燃性液体。相对密度0.6982,熔点-118.6℃,沸 点93.5℃,折光率1.3934 (20℃) 。溶于乙醇,不溶于水。供有机合成用。

    0
  • 2-乙基-3-丙基丙烯醛
    2-乙基-3-丙基丙烯醛

    2-乙基-3-丙基丙烯醛 : 黄色液体, 有强烈的气味。相对密度0.8518 (20/20℃) ,沸点175℃。供有机合成用和用作杀虫剂。

    0
  • 乙基化锂
    乙基化锂

    乙基化锂 : 无色透明片状结晶,熔点95℃,可升华 (70℃,真空下),溶于一般有机溶剂,遇水分解。市售品为2摩尔/升苯分散体,可燃,化学性质活泼。由氯乙烷或溴乙烷与金属锂反应制备。实验室用于格氏型反应。

    0
  • 2-乙基-1-己醇
    2-乙基-1-己醇

    2-乙基-1-己醇 : 无色液体,有刺激 性芳香气味。相对密度0.83(20/20℃) ,熔点-76℃,沸点183.5℃,折光率1.430 (20℃) 。不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可由椰子油分离得到的辛酸乙酯用乙醇与金属钠还原而制得。用作防腐剂、渗透剂和溶剂,可供有机合成用和用作玫瑰型的调合香料。

    1
  • 2-乙基-1-己烯
    2-乙基-1-己烯

    2-乙基-1-己烯 : 无色液体。相对密度0.7270,沸点120℃,折光率1.4157 (20℃)。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烃类溶剂,不溶于水。有毒,可燃。用于香料、药物、染料和树脂合成等。

    1
  • 乙基三氯硅烷
    乙基三氯硅烷

    乙基三氯硅烷 : 无色液体。相对密度1.236 (25/25℃) ,沸点99.5℃,折光率1.4257 (25℃) ,闪点(Open cup) 22.2℃。溶于乙醚、苯,庚烷和过氯乙烯。容易水解并放出氯化氢。由乙烯和硅氯仿在过氧化物存在下反应制备。剧毒、刺激性强。可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用作硅酮中间体。

    0
  • 2-乙基-1-丁烯
    2-乙基-1-丁烯

    2-乙基-1-丁烯 : 又名不对称二乙基乙烯 无色液体。相对密度0.6894,沸点64.95℃,折光率1.3969(20℃)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石油醚和煤焦油溶剂。可燃。供合成香料、药物、染料及树脂用。

    0
  • 乙基二氯化铝
    乙基二氯化铝

    乙基二氯化铝 : 黄色清亮液体。相对密度1.222,熔点32℃,沸点94℃。与空气接触会自然,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由乙基倍半氯化铝[(C2H5)3Al2Cl3]和氯化铝反应制备。是烯烃聚合和芳烃氢化的催化剂,也是有机合成中间体。

    0
  • 乙胺嘧啶
    乙胺嘧啶

    乙胺嘧啶 : 又名达拉匹林 白色结晶性粉末,味不苦而微香,有微臭。熔点238—242℃。溶于稀矿酸,微溶于热水、氯仿、乙醚,不溶于冷水。可以对-氨基甲苯,硝酸胍等原料合成。用于疟疾的预防及抗复发治疗。

    0
  • 乙基二氯硅烷
    乙基二氯硅烷

    乙基二氯硅烷 : 无色液体。相对密度1.095 (25/4℃) ; 1.088(25/25℃),沸点75.5℃,折光率1.4162(20℃),闪点-1.1℃。易被水气分解并释放出氢气和氯化氢。可燃,有毒。由二氯甲硅烷与乙基氯化镁反应制备。是制造硅酮的中间体。

    0
  • 共聚反应
    共聚反应

    共聚反应 : 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一起聚合制得共聚物的过程。进入共聚物链的单体单元之比与原料单体之间的关系可用共聚反应方程式表示。共聚物组成与原料单体的比例和竞聚率有关。一般得到的是无规共聚物,即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是无规则排列的:M1M2M2M1M1M1M2M2。不能自聚而能共聚的单体能发生交替共聚。例如,游离基聚合中

    1
  • 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 : 在单键与双键相互交替的共轭体系(以及其他类型的共轭体系)中,由于π电子的离域作用而使分子更稳定、内能更低、键长趋于平均化的效应。例如,苯分子中碳原子共平面,相邻的π键交叠而成共轭,使其六个碳-碳键的键长均为1.39×10-10米(普通碳-碳双键键长1.34×10-10米,碳-碳单键键长1.54×10-10米),而使体系趋于稳定

    0
  • 共轭双键
    共轭双键

    共轭双键 : 1,3-丁二烯的结构示意图有机化合物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特征是两个双键为一个单键所间隔。最简单的化合物是1,3-丁二烯(CH2=CH—CH=CH2),在该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四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成键。形成了三个碳碳σ-键和六个碳氢σ-键。每个碳原子上的未杂化的p电子,垂直于平面,侧向交叠,形成一个π-π

    0
  • 共沉淀剂
    共沉淀剂

    共沉淀剂 : 指在沉淀分离过程中,用来形成沉淀,使原不应沉淀的其他微量组分共同析出的试剂。在分析化学中常被用来富集某些微量杂质元素,以达到可以测定的目的。可分为无机共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两大类。前者有利用表面吸附进行的共沉淀,常用的有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铝[Al(OH)3]、水合二氧化锰[MnO(OH)2]及微溶性的硫

    2
  • 共萃取
    共萃取

    共萃取 : 亦称“带同萃取”。指甲元素(通常为微量元素)单独存在时不被萃取或萃取率很低,但当有乙元素(通常为常量元素)存在时,可使甲元素的萃取率显著提高的过程。称甲元素被乙元素所共萃取。例如,在2摩/升盐酸或1摩/升氢溴酸介质中,有0.2摩/升钼(Ⅵ)存在下,可用三辛胺的二甲苯溶液共萃取微量钨(10-5摩/升),共萃取效率达100%

    0
  • 共振线
    共振线

    共振线 : 发射光谱中,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参见“灵敏线”。

    0
  • 共振论
    共振论

    共振论 : 分子结构理论之一。由美国化学家鲍林(Linus Pauling,1901~)于1931年提出。对于一些不能用经典价键结构式表示的分子结构,应用量子力学变分法近似地计算其能态,认为这些分子的真正结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典价键结构式共振的结果。例如,苯可看作是五个经典价键结构式共振的杂化体,可用下式表示:这是一种从实践发展

    0
  • 共价
    共价

    共价 : 原子价的一种。表示相同元素或不同元素的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的结合形式。数值上等于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共价键)的数目。例如,氢气分子(H2)中两个氢原子共享一对电子,氢的共价为1;氨分子(NH3)中一个氮与三个氢原子共享三对电子,氮的共价为3。有机化学中共价特别重要,因为碳容易以其价电子与其他元素共用。

    0
  • 共价键
    共价键

    共价键 : 一般指两个原子结合时每个原子供给一个电子形成共有的电子对而产生的化学键。在单质分子和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之间就是以共价键相结合的。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及饱和性。如电子对不是平均共有而是偏离某一原子时,即成为极性键。极性键因其电子对偏离的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程度的极性。极性键的极性逐渐增强,到

    3
  • 共沉淀
    共沉淀

    共沉淀 : 某种沉淀形成时,将原不应沉淀的其他组分带同析出的现象。对获得纯净沉淀不利,但在分析化学中又常利用该现象来富集某些微量杂质元素,以达到可以测定的目的。如要测定水中痕量的铅离子,可在水中加入碳酸钠,使与水中的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而痕量铅离子也全部共沉淀下来,将所得沉淀溶于少量酸中,铅离子得以富集。所

    0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